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第9讲:学习型组织的策略性架构
作者: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4/02/21 00:00
【刘兆岩】抛砖引玉:
虽然推动学习型组织的方式有无限多种,每个组织都可根据它的产品特性、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市场环境等众多因素,再加上主事者当时的判断与决定,规划各式各样的组织学习推动方案。但与其说是推动(promotion),不如说是扩散(diffusion)更为恰当些,因为学习型组织谈的是从心态到行为的彻底蜕变,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无法像修理机器般换个零件上去就好了,必须藉由各项组织学习的活动、会议、讨论,潜移默化地影响组织中的成员行为,并逐步扩散出去。通常都是由口耳相传及行为上的改变影响到其它人,经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过程,才能内化成组织本身的一种能力。这就是组织学习无法一蹴可及的原因,但正因为必须耗费相当时日才能竟其功,所以也就不会像产品或设备那样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事实上,组织学习能力是极难模仿的,因此可以藉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举凡历史上成功的变革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而且几乎都不是由高层开始发动变革的,往往是藉由“扩散”在组织内形成一定程度的认同,领导者才从善如流展开组织的学习之旅。这并不是说领导者不重要,而是有些更根本的要素在决定着这场变革的成败。这就是学习型组织的“策略性架构”。在《第五项修练·实践篇》中,作者彼得·圣吉已经做了相当程度的说明,这是整个学习型组织的重要基石,不论是哪一种学习方式都脱离不了这个架构,就好像人一定会有两条腿、两个眼睛、一个鼻子、十只手指头一样,虽然没有两个人会生的一模一样,但上述要素则一样也不能少,兹将要点整理如下:
诚如许多武侠小说的情节,一个武林高手在修练学习的过程中,必须修练外功及内功;除了外在的手法技巧之外,还得加上打坐、运气的心法口诀,才能习得绝世神功;组织学习的架构大致上也包含这两大部分:一是手法的层面,也就是手段、技巧、方法等显而易见的外功,称之为“行动的领域”,就是下图中三角形的部份;而另一部份则是心法的层面,也就是态度、想法、感觉等隐而不见的内功,称之为“持续变革的领域”,就是下图中圆形的部份,两者同样重要且相互影响。一个健康的组织学习历程,应该内外兼修、融合心法与手法,在提升组织效能的同时,寻求组织存在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
一个好的观念被引进组织后,之所以无法持久并落实于工作上,进而产生对组织有意义的结果,往往是由于我们缺乏必要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微积分与几何学等工具,我们无法了解星体运行,甚至发展当今的航天科技,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品管统计等方法,如何将品质提高至 6sigma(百万分之四点三的不良率)?工具方法虽然无法直接带来结果的改变,却是养成新习惯的必要手段。ISO9000品质系统的导入,常常会遇到强大的阻力,因为不习惯事事都作记录,所以常遭到现场人员的反弹,直到一次一次的要求,习以为常之后,反而建立了新的技巧与能力,即追踪及自我改善的能力,将来无论遇到任何品质问题,这个公司都会主动采取改善的对策,此时ISO9000已经内化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份了。
除了工具方法之外,要促使组织改变需要有清楚的指导方针:改变的目的为何?和我个人有何关系?我们为何要学习?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如果企业不清楚为何要变革,就好像没有目标的帆船,无论吹什么风都不是顺风。本人在企管顾问界多年,经常碰到一些企业要求我们到企业内训练某一种工具方法,但当进一步问到为何要作此一训练时,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知道”或“老板要我去作”;在组织内部没有形成初步共识之前,就贸然进行训练,不但没有效果,还会引来许多情绪性的反应,“为什么叫我来学习,我没有问题,应该是叫我的主管来上课!”。指导方针就如同一艘船上的罗盘,或是飞机上的陀螺仪,组织有了这样的指南针,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要往哪里去?这与组织的愿景有绝对的关系,因此如何厘清愿景并与其它人分享,对于指导方针有莫大的帮助。
(未完待续)
【补充、点评、讨论】
请到【学习型组织论坛-深入讨论(专题)区】查看 金吾伦、陈颖坚、邱昭良 以及其他会员的补充或点评。
注:本站资深会员(VIP)会员、正式注册会员均可查看、回复,您也可以在下面的评论栏发表评论。
【相关链接】
【版权声明】
本次活动刊载的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由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授权使用。未经允许,其他单位和个人严禁转摘、抄袭,更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如果需要引用或转载,请与本站联系。否则,本中心将保留采取进一步行动的权利。
上一篇:
第10讲:学习型组织的策略性架构
第8讲:五项修练就是学习型组织吗?
下一篇: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