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负面思考的民族性及肯定式探询的实践步骤
作者: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4/08/10 00:00
刚收到从前英文老师的来信。这位老师是北欧裔的加拿大金发辣妹,现暂时回到新苏格兰(Nova Scotia)乡间的家中帮忙爸妈处理一些事,信中说她整天都在采蓝莓,过得很惬意。她的个性很温和善良体贴,几乎所有学生都很喜欢她,但是我却曾经让她破例小小斥责了一番。
一天大家考完小考,老师要我们互相交换改考卷。按照从小到大从学校老师继承的习惯,我在同学错误的答案上打X,然后在考卷边缘写上-5,-10等字样,她看到了,说:「不可以这样子。你要用加的,把对的分数一题题加起来。」我回答:「不是一样吗?而且这样算快得多啊,为什么要自找麻烦。」她说:「完全不一样。你怎么可以这样看人?」我们就僵持了好一阵子。然而事后想想,突然觉得她说得很对。我不应该这样看人。
从小的接受的环境里,任何评分总习惯从一百分往下扣,也许方法精明,但背后隐藏的是负面的思考架构。这样的架构逻辑,是以满分为基准,然后开始苛责一个人这里做错,那里做不好。但西欧民族却多以零分为基准,做对一件事,就给个小小的鼓励。这见事对于人格成形过程影响甚大。教育是要引导一个孩子,一个人发挥出符合自身特性的潜能,还是要用事先定好的标准,强迫样样做到?也许这是造就多数西欧民族整体来说比亚洲民族创造力与成年后潜能发展更深远的一大原因。
在美的时候,曾经被一位美国老伯纠正单字用法。「教导一种技能,要用train这个字。不是用educate。educate真正的意思是引发,是让一个人寻找到自己的特质,并加以发展。」希望有朝一日我们也能朝这样的方向迈进。
读后感
各位伙伴们:
有兴趣的话,不妨让我们共同学习「肯定式探询( Appreciative Inquiry)」(编者注:也被译为“欣赏式探询”),透过实际生活习惯的改变,来调整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模式。
实践的步骤大致如下:
例如,在每次的会议或是活动的最末,让大家围坐成一圈,各自就下面几个议题,依四个层次发表个人的感想,如果参与者不想发言也不勉强:
一、首先,由主持人(或是简报者、某位发表者…)自己先陈述,他自己感觉有哪些事做得很好,好在哪里?(包括不为人知的准备工作。起初这会让人有些不习惯,中国人大多不太愿意在别人面前公开称道自己,拼选举的政客例外,但是肯定自己并能忠实表达,这是建立自信和促进彼此了解的第一步)
二、接着,由其它的参与者对于主持人(或是简报者、某位发表者…)回馈,他有哪些表现得很好,好在哪里?(由其中去学习如何出自衷心的夸赞和鼓励,并体会这和吹捧逢迎拍马有何不同)
三、然后,再由主持人(或是简报者、某位发表者…)自己表示,如果下一次再有机会,他会做甚么不同的「变化」?(注意,在这里我们不用「改善」、「缺失改正」等字眼,因为有可能这是一次可圈可点、登峰造极的表现,虽无缺点,但为了勾引创意,不妨用更开扩的心去允许创新,这点很重要,因为它暗示了:即使变化得不如这次好,但还是值得肯定和赞扬,因为只要在水准以上的表现,就该受到肯定,而不一定要以眼前的满分标准去限制未来的开创性发展)
四、由其它的参与者对于主持人(或是简报者、某位发表者…)回馈,如果下一次再有机会(可能是参与者自己),他会做甚么不同的「变化」?
经由以上四个步骤,不但激励了主持人(或是简报者、某位发表者…)朝向开放进步发展,更塑造了集体正向思考的氛围,减少了竞争和批判,增进了了解和合作,如此,人人主动,真诚地为愿景服务,在日积月累之下,组织文化得以正向能量转化,开放智慧所引动的凝聚力才真正发挥1+ 1〉2的效果。
「肯定式探询( Appreciative Inquiry)」不但能用于工作,更可以用于生活,在小孩子身上应用,效果更是明显,有意愿试作的伙伴如有不明了的细节,可以来信共同探讨和分享!
且让我们共同勉励,一起迈向「肯定式探询( Appreciative Inquiry)」学习之路。
上一篇:
与变革大师谈“心”
保持功能发展与能力发展的动平衡
下一篇: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