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创新方法论
作者: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3/09/02 02:32
未来取决于我们,而我们并不取决于任何历史必然性——卡尔·波普尔
我们正处在创新时代。如果说20世纪的50-60年代是讲求管理效率的时期,70-80年代是重视质量管理的时期,80-90年代追求的是“弹性工作制”,那么我们现在则处于一个创新的时代。各行各业不断的应用新技术制造新产品或提供更新的服务。 (1)当今世界一切经济价值、经济增长和战略实力,实际 上都来源于智力和创新。智力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智力的充分展现;创新离不开智力,智力通过创新而实现其价值。
衡量一个组织是否有活力,要看它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看它能否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创造新的价值。“创新能力是组织财富和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来源。创新能力可以为企业的股东创造价值。创新能 力存在于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交叉的区域。创新能力的获得是快速的知识共享与持续的新的应用联合作用的结果。成功的关键因素不仅仅是新的想法的数量,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新想法的实现。” (2)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相同的创新能力,也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创新。事实上,在有的组织中,每个成员的智商都 在120以上,而整体的智商却只有62,智商的低下直接影响到创新的效率。
即使在大致相同的条件下,有的组织能持续创新,有的则成绩平平或几乎没有创新,最后组织涣散,企业倒闭。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原因,就是本文要讨论的创新方法论。
一、什么是创新方法论?
科学哲学中曾涉及到两类方法论:一类是科学研究(或科学探索)方法论;另一类是科学发现方法论。在这里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两类方法论,然后再来讨论创新方法论。
1、科学研究方法论
科学研究方法论,简称科学方法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关心科学方法论。但真正成为方法论,是培根和笛卡儿:培根的归纳主义方法论和笛卡儿 的演绎主义方法论。归纳主义方法论,由于重视经验在其中的主导与基础作用,所以人们也称经验主义方法论;演绎主义方法论,强调理性而忽视经验在科学研究中 的作用而被称为理性主义方法论。
20世纪以来,科学方法论的研究受到比以前更多的重视,不同的方法论纷纷出笼,争艳斗妍。其中最突出的有以逻 辑实证主义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以波普尔为代表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也称批判理性主义方法论;以拉卡托斯为代表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以及费耶阿本德的 以“怎么都行”为口号的无政府主义方法论,其它还有约定主义方法论、自然主义方法论,等等。这些方法论的具体内容,我们不在这里展开了。
2、科学发现方法论
科学发现方法论在科学哲学的历史上曾以“科学发现的逻辑”、“科学发现的模式”等形式受到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关注。
孙慕天教授在他的《作为科学哲学概念的创新—发现与创新的关系辨析》一文,对自17世纪以来围绕发现问题作了非常精要但却十分全面的概括。(3)把围绕发现问题差不多400年的探索概括为“三种基本的科学认识论导向”,这就是:1、理性—逻辑导向;2、心理—社会导向,以及3,综合导向。尽管像人工智能 专家西蒙(H.A.Simon)等人力图通过重新发现科学定律来论证科学发现有逻辑,或像汉森(N.R.Hanson)设法找出不同于论证的逻辑,即与归 纳逻辑和演绎逻辑不同的发现的逻辑,即溯因推理(abduction,有人也称导出法)或逆推法(retroduction),却似乎都收效甚少,因为其 中发现主体的心理因素和社会背景被忽视了。于是,最终人们不得不奉行尼克勒斯(T.Nickles)的口号,即“没有发现逻辑的发现方法论。”这就是说, 科学哲学家们数百年的苦心研究表明,科学发现只有方法论,没有发现的逻辑。(4)但孙慕天教授把创新和发现等同了起来,认为“科学发现的本性是创新”,同 时他又自己定义了“创新”:“创新的本义是指主体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事物,因而它被看成是与发明同义的概念”。(5)这样他又把发明与创新等同起来了。至于为什么不能把创新与发现、发明等同起来的原因,我们将在下面说明。
我们讨论问题必须有共同的出发点,用今天比较时髦的话说,应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如果不在一个平台上,就是说,没有对讨论的概念有一个较一致的理解,所得的结论(相同或不同)显然对原初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会有助益。拿我们这里要讨 论的关于创新的哲学问题来说,我当时提出的问题是,如何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创新,具体地说,我是这样提出问题的,即:
“创新是知识时代的特征, 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对创新的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视角间或有少数人从社会视角进行探讨,鲜有从哲学的视角,尤其是从科学哲学的视角加以探讨的。” (6)为此,我建议从哲学的角度研究创新,孙慕天教授文中提到我在杭州21世纪知识观会上所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于是,我原初的问题可表达为: “经济学研究的创新,同时也应成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在这里将创新与发现等同起来,进而认为发现的哲学就是创新的哲学,表明将创新的本义理解错了,甚至创 新一词可以用发现、发明替代从而将它消除了。我们认为,创新不同于发现。所以才会有创新哲学与创新方法论,而不是将两者混同或等同起来。下面就让我们转向 讨论本文主题:创新方法论。
3、创新方法论
创新方法论是研究创新过程中有没有逻辑顺序、规则、方法以及有什么样的顺序、规则与方法为宗旨的哲学研究。
首先,我们要把创新方法论与科学研究方法论和科学发现方法论加以区别。按照“创新”的定义,“创新不是科学或技术,而是价值……。创新不只是发生于组织 之间的某种事,而是组织以外的一种变革。创新应以它对环境的影响来衡量。因此,一个工商企业中的创新始终必须以市场为中心,如果创新以产品为中心,很可能 产生一些‘技术上的奇迹’,而报酬却另人失望。”(7)这相当于我们将技术发明专利束之高阁,实现不了市场价值,这也就说不上是创新。所以,创新不是以科 学中的发现或技术上的发明作为其标准,而是以实现市场价值为其判别标准。
这中间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发现或发明的成果与这些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新 服务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差别,而恰恰是后者才能称作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它要求付出的劳动以及所花的代价比前者(即发现、发明)要大得多,困难得多。《科学时报》2002年8月14日有一篇题为《从企业为主体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文章中说:“据统计预测,浙江省专利技术和产品的实效率以40%,其中宁波、 温州、台州、绍兴等市高达50%以上这是该省把专利工作作为事关全省发展全局特别是技术创新大局的基础性、综合性工作来抓的结果。”(8)我们如果把专利 的发明与使专利技术产业化的创新两者混淆起来,在实践中就有很大的危害性,人们误以外有了发明就有了创新,其实相比之下后者要难得多。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在 一点,那么技术发明的转化率低下是必然的。
我们知道,硅谷之所以是创新的摇篮,是创新和创业精神的栖息地,就是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取得的科 学进步或技术的突破上。”“硅谷与众不同的不是这里发明的技术,而是把这些技术进行开发、利用并将其推向市场的在当地创建的企业。换句话说,硅谷的故事是 企业尤其是创新企业(Start-Ups)进行技术开发与市场应用的历史。”(9)
由上可见,创新与发现、发明并不是一回事,它们的成本和代价也都是不同的。正如德鲁克所指出的:“作为一种经验规律,如果把产生一种新思想上花费一美元。则在对之进行研究以便把它转化为一种新发现或新发明,就必 须花费十美元。在‘研究’上每用十美元,在‘发展’(‘开发’)上至少要花费一百美元。在‘发展’(‘开发’)上花费一百美元,则在市场上引进和建立一种 新产品或一个新企业就需要花费一千或一万美元。而只有在市场上建立了一种新产品或一种新企业之后,才能说已有了一种‘创新’。”(10)
美国哈佛商学院教授,著名创新研究专家肯特(Rosabeth Moss Kanter)指出,“创新首先是人们能够迅速地了解一种市场需求。”“几十年的产品研究表明,使用者是刺激创新的第一要素……领导技术发展的公司现在意 识到,他们必需创造一种新的商业概念而不简单的只是优秀的技术。”(11)《第五项修炼》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说:“当一个新的构想在实验室被证实可行的 时候,工程师称之为‘发明’(lnvention),而只有当它能够以适当的规模和切合实际的成本,稳定地加以重复生产的时候,这个构想才成为一项‘创新 ’(innovation)”。所以,创新与发现、发明不是一回事,因此,它们的方法论自然也是不同的。
其次,创新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与风险。
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也有不确定性,其结果并不能事先预测或保证一定成功,在这种意义上发现与发明也有风险。但这种风险与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无法比拟, 后者的风险要大得多。著名创新研究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学教授罗森伯格(Nathan Rosenberg)在谈到创新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时,特别强调了“创新的尝试大多数情况下以失败告终,”并指出了财务风险的九大形式。(12)
由于创新的不确定性因素非常之多,失败的可能性就很大,“即使是在能够正确预测当代95%的技术后果的3M公司里,也承认其50%的非相关产品或世界首创 型创新都失败了。吉列(Gillette)公司每三个上市产品中只有一个能取得市场成功,而这三个产品是从100项前期技术研究中得到的。”(13)可 见,创新的风险是很大的。而且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与创新主体的期望值成正比,即期望值越高、规模越大,风险就越大。德鲁克说,“绝大多数创新思想不会产 生有意义的结果。创新思想正好象青蛙蛋一样,孵化1000个只能成熟一两个。因此,创新性组织中的经理人员要求那些具有创新思想的人员仔细思考一下,为了 把创新思想变成一种产品、一种生产程序、一项业务或一种工艺技术,需要做些什么工作。”(14)德鲁克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创新,他要求人们 重视并探究创新过程。
撰写《创新之战》一书的作者冯?布朗在谈到人们关于公司创新过程的讨论时说:“这一讨论表明尽管本世纪已积累了丰富的创 新经验,但是将新产品成功地引入市场仍要冒很大的风险。我们既不能清楚的知道如何最好地开发新产品,也不能事先确定一种创新活动最终是否能取得成功。” (15)
毫无疑问,如我们前面所指出的发现和发明也都有风险,都要付出代价,但比起创新活动来,风险会小得多。因为创新还必须与市场相联系,而市场的风险比起实验室内的发现、发明可能遇到的风险要大得多。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原初意义上的创新是连接科技与经济的桥梁,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途径。所以,我们要强调指出创新大于科技,创新也不是 单纯的经济,而是科技长入经济,这才是创新。举一个科技创新史上的例子。19世纪70年代,德国化学家李比希(Justus Von Liebig)提出了农作物生长的三要素(氮、磷、钾)理论(这是发现),1909年德国化学家哈伯(Fritz Haber)首次用空气中的氮和氢合成氨(这是发明)。哈伯的发明不久被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所接受与采纳,但从发明到生产出产品,其间经历了无数次的试 验,单就为了获得较理想的催化剂就经历两万多次试验,到1913年第一个合成氨工厂才建成投产。(16)这个过程就是创新过程,发现、发明,只是这个过程 中的一部分。当然,我们这里决不意味着轻视发现、发明的重大意义,没有发现、发明、创新就成了无根之树、无源之水了。我们可以用下式来表达这个创新过程:
R&D→P&S→M→V
- R&D 即研究与开发,亦即科学技术过程;
- P&S 新产品与新服务
- M 市场
- V 价值
这是一个创新过程,研究这一过程是否有逻辑推理程序,是否有模式或方法,这就是创新方法论。不过,我们下面很快就会发现,这个公式是早期创新的线性程序,现在已远比这个程序复杂得多了。
上一篇:
混序组织及其应用
创新只局限于科技领域实乃短视
下一篇: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