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成为复杂系统管家的领导力之旅——《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推荐序 by Dr. Charlotte Roberts
搜索

最新动态:

首  页    |    学习型组织    |    复盘    |    系统思考    |    学习技术    |    知识管理    |    管理前沿    |    专家专栏    |    关于我们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版权所有 Copyright@1998-2017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北京   京ICP备05005136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6720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

>
>
>
关注Art Kleiner——《第五项修练·实践篇》导读之二

关注Art Kleiner——《第五项修练·实践篇》导读之二

作者:
陈颖坚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3/09/02 23:23
    假如《第五项修练》的焦点人物是彼得·圣吉,那么,很多人也会很自然地认为《第五项修练·实践篇》的焦点应该再一次放在圣吉身上。但抱着这种想法来阅读《实践篇》,将会有一定程度的失望。与其说是失望,倒不如说是期望的错位;与其说是期望的错位,倒不如说是把我们一直潜藏深处的「英雄”心智模式浮上水面。我们很容易认为圣吉就是美国《财富》杂志所形容的“学习型组织先生”、或坊间加封的“管理大师”、“管理传奇”等等。的确,我们很希望看到圣吉能继续为学习型组织带来更大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认识。但要令“学习型组织”理念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入更多的人才一起创造才是必然之路。问题是:圣吉应在何时放下个人英雄形象,引领他的团队进入读者的世界?很明显,圣吉选择了《实践篇》作为起点。

    这个时机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1994年正是学习型组织在美国最热炒的年代。圣吉选择在那个时候交棒,实在是最合适不过。因此(我得需要用上“因此”),《实践篇》全书只有三处是由圣吉执笔,其中为《第五项修练》中文译本出版而写的序,再次转载到《实践篇》的最后一章,严格来说就只有两篇新作了。学习型组织绝非“一人公司”,同样,“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发展也决不是圣吉一个人的成果和功劳。就如圣吉所说,当读者问圣吉《第五项修练》用了多久时间完成,他说书是写了两年,但当中的知识却要用上百年的时间才能酝酿出来。这就是说,《第五项修练》是集大成的作品:在系统思考的研发方面,除了圣吉本人以外,还有其导师Forrester、Goodman和Sterman;在组织防卫和心智模式方面有Argyris和Schon;在深度汇谈上有David Bohm和Bill Isaacs;在自我超越方面有Fritz;在组织文化方面有Schein;在情景规划方面有Schwartz和Arie de Gues……还有很多其它前线的实践者。他们在推动学习型组织的工作上,各有岗位,各有精专。没有这些人的伟大成果,是无法集结出圣吉的《第五项修练》来的。因此,《实践篇》其实是将“学习型组识”由彼得·圣吉身上“还原”到所有修练的原创者身上。《实践篇》在推动组织学习的位置上是伟大的,因为它能带出整个在背后用心出力参与的专业社群。同时,可以让我再次佩服圣吉能在他知名度最高峰时“放下”;圣吉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这个社群,他只会与一般的管理大师一样,名声盛极一时,但最终仍是“一人公司”(《成功的七项习惯》的作者史提芬·柯维就是最佳佐证之一)。

    虽说《实践篇》是一个“还原”动作,但这个动作却一点也不易为,而且要从实践的方向入手,对于那一群各有精专的学者、高手来说,更是一大难题。他们当中有的习惯了用自己的角度和词汇来进行沟通,容易令人觉得抽象难懂;有的则只说行动,没有与理论结合。而且社群中有大批的学者、实践者,都希望自己有份儿参与《实践篇》的编撰,篇章有限之下,要选谁的文章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因此,我在此不得不介绍《实践篇》背后的真正统师——此人绝非圣吉,而是Art Kleiner。在某程度上说,我认为此人的角色是在《实践篇》中最重要的。

    Kleiner是谁?在《第五项修练》之前,他是一名特约编辑,亦是大学多媒体传播理论的讲师。1989年(即《第五项修练》原著出版前一年),他为圣吉编排《第五项修练》;书成之后,如一般出版社的处理,拿掉Kleiner的名字,只是卖一个彼得·圣吉。其后,圣吉在《实践篇》的意图就是为带出他的社群,所以正好是一个机会让Art Kleiner有一个重要位置。虽然不少人认为《实践篇》很难读,但我个人认为,Kleiner经已做了很漂亮的工作,只是很多读者仍以为此书是为“读” 而写的,那才是问题的所在。

    Kliener要为《实践篇》撰出47篇文章,本是不易,更难的是,有不少作者只是寄上一盒录音带,要Kleiner自行了解作者的风格、表达手法等等。因此,Kleiner除了要有过人的耐性和卓越的理解能力外,还要对五项修练有全盘的掌握,中间的平衡点绝不易为。Kliener为人审慎、而且批判性强。笔者在数年前有幸与他有过电邮的来往,内容是我希望能协助翻译《变革之舞》,所以打电邮问他如何取得翻译版权,但结果遭到前所未有的冷漠对待——他作为《实践篇》作者之一,与出版的问题无关,所以他不知如何回答。再者,他不知我是何许人也。他可能每星期收到数十封胡混白撞的电邮,这些我是理解的,因此我回复了一封很长的电邮给他,说明自己的背景和来意。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他很有礼貌地答谢了我的查询,并说了数句勉励的话。

    事实上,在学习型组织社群当中,Kliener的文章是最不能错过的。原因再简单不过,因为他能够以普及性的文字来演释深邃的理论。而且自Kleiner 帮助圣吉做编辑顾问后,并没有离开过学习型组织的社群。他除了有机会与全球最顶尖的管理大师面谈,了解他们的思维外,也在整个过程中不断学习和创新,渐渐由一名特约编辑变成一个能力非常全面的组织发展顾问。的确,我认为他是一名很出色的组织发展的历史学家。Kleiner写过一本极棒的书《The Age of Heretics》(台湾译作《颠覆企管》),当中道出了很多组织学习大师(如Chris Argyris、Jay Forrester)在企业推动变革的辛酸史。这本书实在精彩。后来,他更为学习型组织社群开发了一种协助组织反思的新工具:学习历史(Learning History)。“学习历史”回塑组织学习的过程,填补了《第五项修练》没有讨论的组织变革历程,而且也是一套出色的学习接口。

    Kliener与另一位作者为学习型组织社群撰写了两本“学习历史”,收录了壳牌石油和福特汽车两个跨国公司引入组织学习的过程,这对任何希望带动企业变革的人来说,实在极富参考价值。Kleiner的这两本书,我相信是学习型组织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企业案例。

    今年(2003年),他将会再出一本名为《Core Group》 (暂译为《核心团队》)的书,我仍未收到此书,但可以肯定的说,这本书对于推动组织改变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以上用了这么多篇幅介绍了Art Kleiner,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说明他在《实践篇》的作者群中是最重要的一位。而且他在推动组织学习的路上,影响力越来越大。追随Art Kleiner,可以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学习型组织的最新发展动向。

    《实践篇》研究团队的实力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当中颗颗灿烂夺目的巨星,实在值得为各位读者逐一介绍。而在巨星荟萃之中,我选择了第一个介绍Art Kleiner,因为我相信他最值得人们关注。余下的巨星,我会陆续介绍。

注:本文作者系香港博念学习顾问公司总经理,本中心专栏作者。本站授权刊发此文,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或引用。

推荐内容

成为复杂系统管家的领导力之旅——《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推荐序 by Dr. Charlotte Roberts
畅销书《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全新升级、重磅上市!
邱昭良博士新书《知识炼金术》正式出版
你要的正确「复盘」操作,都在这里了(一文全掌握)
“U型学习法”——把握这4点,把复盘做到位!
邱昭良:真正会「复盘」的人,都做到了这5点
邱昭良:解读U型理论——U型理论的本源
邱昭良:企业MOOC怎么了?
邱昭良:从ATD 2018 看微课(微学习)的开发与应用
精品原创课程:《知识炼金术——企业知识萃取与运营的科学与艺术》

资讯排行

成为复杂系统管家的领导力之旅——《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推荐序 by Dr. Charlotte Roberts
畅销书《如何系统思考(第2版)》全新升级、重磅上市!
邱昭良博士新书《知识炼金术》正式出版
你要的正确「复盘」操作,都在这里了(一文全掌握)
“U型学习法”——把握这4点,把复盘做到位!
邱昭良:真正会「复盘」的人,都做到了这5点
邱昭良:解读U型理论——U型理论的本源
邱昭良:企业MOOC怎么了?
邱昭良:从ATD 2018 看微课(微学习)的开发与应用
精品原创课程:《知识炼金术——企业知识萃取与运营的科学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