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再造“学习型台湾”
(一)「学习」才会赢
二十一世纪初的台湾,愿景既模糊,前景又不定。对岸有中国大陆的急速兴起,岛内则有国家认同的错乱,外有全球化带来的剧烈冲击。雪上加霜的是,今天的台湾,经济实力在走下坡,教育品质在走下坡,社会安定在走下坡,政治改革更在走下坡。随之而来的当然是:投资减少、失业增加、贫富扩大、人心不安。
三年前面对台湾社会的沉沦,我提出了「读一流书、做一流人、建一流社会」的理念。年初又与企业界及学术界共同强调执行力的重要——没有执行力,哪来竞争力?
近月来又再细读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的著作《第五项修练》,以及二册「实践篇」,我终于笨拙地发现:台湾各界此刻最需要的就是「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尽管他的理念与实践,主要是用在美国的企业,但一样可用于政府部门。
学习「学习型组织」,是一种上进的态度、一种科学的方法、一种理性的执着;不涉及到党派立场或意识型态,因此应当立刻被我们政府、企业、学校等机构所拥抱。如果「爱拚才会赢」,是反映传统的「匹夫之勇」;那么「学习才会赢」,是凸显现代的「知识之美」。
(二)去除七个学习盲点
把「学习型组织」用到企业及其它机构,是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组织学习中心」主持人彼得.圣吉及他的团队所做的突破性贡献。他的成名作《第五项修练》是在讨论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被《哈佛企管评论》评为「最具影响力的管理著作」,中文版已由「天下文化」出版。我们所鼓吹的「学习型台湾」,其基本理念与架构主要来自「第五项修练」。
为什么「天下文化」与《远见》要在此刻做这样的鼓吹?因为分配政府资源的、分散人民注意力的、分化社会共识的、分裂国家认同的,这些原因与毛病,难以置信的全都出现在这本书中的第一部:「全面检验你的组织」。
要「学习」就要先去除「学习盲点(或障碍)」。彼得.圣吉写得好:「学习盲点对孩童是悲剧,对组织是致命。」他提出的这七个盲点,居然直指台湾企业再造的痛处,以及当前各种施政上的缺陷。
(1)本位主义。
(2)归罪别人。
(3)缺乏整体思考的行动。
(4)专注于个别事件。
(5)对缓慢而来的致命威胁视而不见。
(6)经验学习的局限性。
(7)高估管理团队的效率。
思考当前公共政策领域中的重大问题:教改争论、两岸直航、贫富差距、失业困境、国家认同、企业出走、财政赤字、银行呆帐、利益输送……,全是因为犯了上述的一个或数个盲点:如本位主义、归罪别人、高估管理团队效率。因此,参与学习型组织,学习者就必先要克服与修正这些习惯性的智障。
(三)五项修练
彼得·圣吉所提出的五项修练,就是构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能力。「能力」也被称为「修练」(discipline),代表在组织中的个人与团队要终身去学习与去实践。五项修练彼此影响,但第五项系统思考的修练最为重要,列举如下:
(1)追求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
(2)改善心智模式(Mental Models)。
(3)建立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
(4)参与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
(5)推动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
对这五项修练的详细讨论,请参阅《远见》杂志11月号的专刊。
要深化这些修练,当事人必须要经过组织的学习与训练:全心的投入、行为的改进、相互的激励、团体的演练。
(四)台湾的进步之钥
如果我们把任何一项修练与台湾的现实相对照,就立刻发现,「学习型台湾」正是解决问题的好处方。
如果组织中的领导人(从政府首长、民意代表及企业领袖)在追求「自我超越」或能够改善「心智模式」,台湾社会怎么可能会出现这么多没有政绩与没有业绩的组织?怎么可能在台湾会出现这么多的自私、好斗、作秀、牺牲公众利益的公众人物?怎么可能在台湾企业中出现做假帐、内线交易的大公司,为了虚增利润牺牲了公司治理原则?
在企业组织里,如果大家真拥有了五项修练,那么台湾企业的竞争力就一定可与先进国家抗衡。尤其当公私部门都培养了「系统思考」的习惯,那么重大决策就不会顾此失彼,引发后遗症。
要拥有五项修练,企业与政府都必须投入大量的经费与人力,个人也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血,而且各方都必须还要有耐心,才能看到成果;但这会是对个人与社会最重要的投资。
如果缺乏这五项修练,如果没有「学习型组织」,我们要问:台湾的未来在哪里里?现在终于找到了台湾进步之钥:展现第二波生命力,来构建「学习型台湾」。
注:作者系台湾《远见》杂志总编辑。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