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员工创新成果:呼唤交流推广的平台
作者:
来源:
《工人日报》
2017/12/16 16:45
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激励下,企业员工的岗位创新积极性日渐高涨,创新成果逐渐增多。然而,一个项目的重复创新、创新成果的难以推广等问题也成比例增多,令员工感到十分沮丧、懊恼。事实说明:加强对创新成果的跟踪管理势在必行。
【事件一】小王革新的套筒扳手竟是3年前小张的革新成果
近日,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一次群众性革新成果评审中,采油四矿小张3年前革新的套筒扳手又出现在申报之列,其改进方法也跟他当初的改革如出一辙,只是革新人变成了另一个采油队的员工小王。经了解,小王并非抄袭取巧,还真是根据自己队里的生产需要苦思冥想出的革新方法。如果他早知道有人已对该工具进行过技术革新,他是绝对不会再枉花精力做无用功的,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的革新成果变成了一张废纸,小王既无辜又无奈。据成果评审小组负责人介绍,在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激励下,目前,企业员工的岗位创新积极性日渐高涨,创新成果逐渐增多,但是类似小张与小王这种重复创新的现象也成比例增多,这不能不说是企业员工改革创新过程中感到十分沮丧、懊恼的事。目前这种现象的倍增,导致一些员工的发明创新和生产中总结出来的小窍门和小方法,难以普及和应用,有些甚至没有发挥效力就自生自灭了。
【事件二】马强呕心沥血研制的革新成果却因没投资难推广
胜利油田员工马强用了两年时间攻关,前些日子,他终于把《随动对中井口密封装置》研制成功了。这项革新成果,不仅能解决抽油井口密封频繁失效而导致污染等问题,而且还节省电源。很快,马强便将这项革新成果申报了国家专利。然而,加工该装置却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无法直接从供应系统领取,因此,马强所在单位因没有投资只好放弃。而早就看好该装置前景的另外一家采油厂,抓住时机捷足先登,购买了该成果的专利权,并很快加工出来、广泛应用,结果使该创新成果成了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面对工人技术创新普及和推广上存在的弊病,该油田技能大师代旭升在矿领导的支持下组建了“工人技术创新协会”,该协会以工人技师为主体,吸收部分高级工和善于钻研的能工巧匠以及热心支持协会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干部参加,使员工创新活动真正有了交流平台、有了成果出新以及推广应用的舞台。通过制定具体的工作运行程序和规章制度,为人才成长、成果出新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笔者评说】建立员工创新成果管理机制
如今,立足岗位创新已成为企业一线员工的主流意识和人生追求,然而,上面发生的两个事件告诉我们:企业不但要想法设法调动员工创新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班组员工创新成果的跟踪管理。从当前颇为活跃的企业员工技术革新的实践活动来看,员工中有些“单打独斗”、“闭门造车”式的创新,的确造成了很大量的重复创新和低效创新,不但解决不了生产难题,还经常使好不容易做出来的创新成果因技术附加值不高或跟有的创新成果类似而成了无用功。有的创新成果因企业内部缺少交流沟通和资金支持而难以推广,从而造成智力资源的浪费和创新成果的闲置。这不能不说在某些程度上打击了一部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
要想使企业员工的岗位创新真正成为推动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力和生产率的高效通道,笔者认为,企业急需加强对员工创新成果的跟踪管理。首先,要为员工的创新成果设立对外交流、沟通的渠道。可以通过成果发布及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及时介绍、宣传员工的创新成果。在一些企业,一些成熟的创新成果之所以很长时间还“藏在闺中”“睡大觉”,没有运用到生产中去,问题的关键就在于缺少向外辐射的“绿色通道”。有的企业把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和创新成果收集上来后,却不加以整理宣传发布,缺乏相关的推广机构,造成员工的改革创新只能在本岗位或者小范围内应用,不仅其价值无法得到最大化体现,而且还有可能为不知情员工带来创新上的重复。
其次,对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企业应该舍得投资将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而不是任其流失,成为别家企业的战利品。这不仅是对员工创新积极性和自身价值的最大褒奖,也是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能够把我们员工自己的创新成果进行推广应用,是对我们劳动付出和艰苦实践的最大褒奖。如果一个人创新的成果再多,都攥在手里,不能付诸实践,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样的革新成果就失去了意义。”胜利油田技能大师代旭升谈及成果的转化时曾感慨地说。他的话代表了广大生产一线员工的心声。眼下笔者欣喜地看到,胜利油田“工人技术创新协会”的建立,正在有效地解决一线员工创新无组织、资源浪费、低效等问题,成为员工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成果出新的舞台。该协会通过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技能竞赛、技术培训、互动合作、成果展示、考核评估、表彰奖励等一系列制度,为人才的成长、成果出新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就可以对目前制约采油生产的难点问题,合力攻关,同时对成熟的研究成果进行大力推广,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践证明,群众性技术创新必须要握指成拳,将分散的、不规范的创新活动进行组织、整合并规范,集成创新资源,充分挖掘出群众智慧;技术创新成果必须要应用于现场,服务于生产,在解决生产难题的过程中创造出效益。为保持旺盛而持续的创新力,企业要在培育适宜创新、激励创新的土壤上做文章,实现从“个体能人创新”到“集体创新”的转变,只有这样,企业发展后劲才会动力澎湃,核心竞争力才会不断增强。同时,企业还要把技术创新成果的跟踪管理作为衡量成果质量的重要途径,坚持做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并把成果的研制与推广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成果的效益化作为攻关的落脚点,为员工成果的转化培植肥沃的土壤。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