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解析《第五项修炼》
作者: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7/12/17 18:32
企业经营的真谛到底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我们了解了,困难只是在于实施和转变。很多时候又感到很迷茫。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环境在变,管理理论也一直在变。曾经我们以为抓住了质量就有了一切,以为薄利多销是经营的法宝,以为广告就是大把的扔钱。但是在外来的压力面前,让我们知道经营管理绝不仅仅是这样。就象小时候看少林寺,以为那就是武打的最高境界,及至有了后来的黄飞鸿,才知道武打原来可以这样设计。
有多少我们的想法是在自以为是的推断中变的根深蒂固呢?虽然它也曾经指导过我们的实践,带领我们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但世界永远不是这样无限推理下去的。就象速度不会无限提高。无限延伸的星空原来会在远处转弯。 这是一个变化的世界。在激荡的洪流中,不进就意味着倒退。永远保持探索的目光和追求的脚步,在豁然洞开的新世界里,来感受一种没有体验过的灵与肉的洗涤。
就象量子世界的测不准原理,在我们经历的管理实践中,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让你左右为难,比如分权与集权,比如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比如……,单纯的去把握谁好谁坏的问题,往往会让人陷入一个怪圈。典型的就象国企改革的“一放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那么,能不能换另外一个角度而把二者统一起来呢?这是一个问题。
让《第五项修炼》来打开你思维的天空吧,或续曾经困扰你许久的矛盾,换一种角度来看,你会发现,原来不过如此,拈花微笑,得到一种顿悟的快感。
一、 我们的局限和缺陷
“惊蛙不可语天,拟于虚也,夏虫不可语冰,拘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古代的哲人,看到太阳、月亮和各种星体每天从东方升起,隐于西方,就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伟大如亚里士多德,仅仅通过羽毛和铁球落地速度的对比,得出了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速度快的结论,并支配了世界的观念一千多年。同样具体到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我们的方法论,我们的自以为是的解决之道,我们曾经认为天经地义的经典,实际上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样。有些是因为它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成功,对它的崇拜已经溶入了我们的血液,让我们认为似乎天地鸿蒙之来本来就应该如此。有些虽然给我们带来了麻烦,但我们却看不到更好的、更本质的解决之道。
我们要做的,就是首先承认这种缺陷和不足,然后努力去探索并解决之。第五项修炼提出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固有的但却是错误的判断。
我们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只能根据我们所能了解的世界、所能接触的信息来做出我们自认为合理的判断,但这种各自合理的判断带给系统却可能是完全错误的结果。
就象啤酒游戏所揭示的现象。由于用户需求量的上升,带来的却是供应商货品的积压。这种清晰的道理,在现实的操作里面,却始终不能够突破。最近的例子就是网络的兴起和低落。互连网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的革命和对通信器件的需求,由用户的需求到供应商的供给得到了一级级的加强,反应到诸如光纤等基础器件的时候,就变成了无限制的产能的扩展,不可否认互连网兴起以来的用户规模一直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在特殊的趋势驱动之下,供应商的产能的增长还是大大超过了需求的增长,从而引起设备供应商的大规模破产和裁员。
我们的错误还可能来自于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做法,比如以局部利益代替整体利益,习惯于归结为外部原因的思考方式,习惯于用过去的经验来看待未来的事情等等。
我们对很多失败感到很迷茫,特别是对成功到失败的转换不可理解,因为我们一直在努力,一切都没有改变,但失败却不知不觉降临。第五项修炼用了煮青蛙的故事来说明我们对渐变的环境最容易麻木不仁:
如果你把一只青蛙放进沸水中, 它会立刻试着跳出。但是如果你把青蛙放进温水中,不去惊吓他,他将呆着不动。现在, 如果你慢慢加温,当温度从华氏70度升到80度,青蛙仍显得若无其事,甚至自得其乐。可悲的是,当温度慢慢上升时,青蛙将变得愈来愈虚弱,最后无法动弹。虽然没有什么限制它脱离困境,青蛙仍留在那里直到被煮熟。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青蛙内部感应生存威胁的器官,只能感应出环境中激烈的变化,而不是针对缓慢、渐进的变化。
我们习惯于想当然的去解决问题,却不知这种头疼医头的解决方法却可能为未来带来了更大的隐患,很多今天存在的问题就是来自于我们昨天的解决方法。遇到问题时,我们总想赶快的解决,却不去想问题的根本在什么地方,从而一时草率的解决却带来更大的麻烦,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一些矛盾不可调和,总在如何取舍之间选择,却不去想如何去统一起来。
那么,第五项修炼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并不是一定要这样,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事物具有整齐和谐的一般规律,只是我们还没有认识而已,如果我们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我们就可以事半功倍,轻松做事却可以更好。
二、 面对变化的世界和挖掘事件的真实
有些流传至今的格言简直是魇语,你本来认为能逃脱却总也逃不掉,或许魇语本身代表了人类面对自然规律的一种无奈,比如“富不过三代”,比如“月圆则亏”,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初积累了一定 财富的中国企业主担心政策的变化而没有发展的自觉的话,那么九十年代之后“各领风骚三五年” 的现象就只能代表了一种努力追求却不得的无奈,我们努力探索,我们寻找世界的真谛,但噩梦却仍然不期而至。
“匍匐在泥泞之间,我依然问你,那样的夜晚去了哪里?”,
起因于一个热烈慌乱的开始,却不得不终结为一个寂寂散去的夜戏。
于是我们渴望能拥有一双慧眼——“给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我们相信在纷乱的表象背后一定有简洁和和谐的东西在支配着事物的发展,“世间万物,以法眼观,纷纷各是,以道眼观,总总归一”。
第五项修炼就是融合了东西方智慧中的精华,强调以整体的、系统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解决问题,寻找隐藏于事物发展变化表象背后的真实的本原和根本的解决之道,那时候,你可能就会发现,曾经让你焦头烂额的工作,摸不着头绪的问题,原来只是简单问题的一个叠加和变异。
于是第五项修炼提出了一个“基模”的概念,把复杂的问题归结为有限的基模,可以达到以简驭繁的效果,或许在某种意义上它和“道”有相同的内涵,但道更抽象,更难驾御,基模却要直观的多,很多问题用基模来分析,可以更直接的寻找到解决之道,第五项修炼从企业管理和经营的现象中总结出了一些基模,用这些基模可以分析很多现实中的问题,但或许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用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分析问题:寻找基模,看出问题的本质,用根本的解决之道来解决问题。已经列出的基模包括:
1、反应迟缓的调节环路
2、成长上限
3、舍本逐末
4、目标侵蚀
5、恶性竞争
6、富者愈富
7、共同悲剧
8、饮鸠止渴
9、成长与投资不足
每一种基模都有表现出的状态描述、早期予警和关键的解决之道,他把这种关键的解决之道称为杠杆解。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动整个地球”,伽利略在发现了杠杆原理之后这样激动的放言,我想这或许是作者命名为杠杆解的原因。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问题互相牵制,没有头绪,越去试图解决反而越糟糕,或者说有些情况会让我们顾东顾不了西,左右着忙。这种情况下,就说明我们还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种寻找关键解决之道的智慧在我们的文化中并不缺少,“擒贼擒王”、“打蛇打七寸”、“抓住牛鼻子”,只是我们在对西方管理理论的接受过程中,可能会完全抛弃这些本来是精华的东西。
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会在点触之间豁然开朗,特别是一个庞大的有组织的系统,其实企业的规模和对环境的适应就是在对组织结构的一次次改进中得到扩大和维持,但面对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变化,速度加快的外部世界,能够适应的组织结构是什么样的呢?第五项修炼给出的答案是从无机的结构化组织过渡到有机的学习化组织。
三、有机化的学习型组织
在第五项修炼中,使用了无为而为的有机组织的说法。“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垂衣裳而天下治”是中国的一种比较高级的权谋之道,易经乾卦的用九也描述了一种龙行天下的最高状态——“群龙无首”,毛泽东用“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来表达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赞美。但中国不但没有出现群龙无首的民主制度,反而形成了最大的集权政体。我们传统的企业结构,主要是强调政令的统一和行为的一致,即使是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引入的事业部制等也仍然在集权和分权的矛盾中选择。
但之所以会出现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根本上还是基于一种控制和反控制的矛盾,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中,分权可以提高决策的效率,但容易失控。集权可以保证政令的统一,但当组织规模比较大的时候,决策速度会比较慢,这种方式在市场变化速度比较慢的时候还可以,但在激烈变化的市场面前,就显的老态龙钟。
另一方面,当社会发展到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对员工也不再只是一种纪律和外在动作的要求,而更需要头脑的思考和能力的发挥。而这方面是通过直观的监督无法做到的。
所谓的把原来的组织定义为无机型组织,我理解主要是这种组织结构本质上来说是一个脑袋在思考,而大部分人在执行。在这样的组织结构里面,员工要求的主要是执行力,而不是思考和发挥的能力。但是由于集权与分权的矛盾,由于直接监督带来的成本过高的问题,这种组织方式正在面临严峻的挑战。
针对这种情况,第五项修炼提出了有机型的组织结构。所谓的有机,我所理解的就是每一个个体都是一个智能终端,他从组织接受的不再是或只是具体的工作内容,而是根据组织方向、远景、战略独立去思考、并创造性的去从事工作。他不再只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去发挥。在有机型的组织里每一个个体都是这样。
如果组织中的一个部门或个人的决策和总部的决策后果是一样的,就没有必要就每个决策向总部汇报,等待总部批复后再执行。这样来提高效率。
但是这就有了一个问题,他的意愿是否和总部保持一致?他的能力能否正确做出这样的决策?
如果能这样就好了,但怎么实现呢?不经过修炼,可能只是个别人可以,大部分人不行,所以组织还是不敢实行这样的决策方式。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修炼。培养员工的共同远景,培养员工的心智模式。把具体问题决策控制转移到思考方式的训练上来。
如何修炼?第五项修炼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这是这本书的精华。
四、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人性善还是人性恶是个争论了几千年的话题,到现在来下一个结论恐怕都不能服众。或许说人性中既有善的成分也有恶的成分更恰当一点。在不同的环境下,人性中不同的成分会表现的更多一点。在金庸武侠小说中诸如四大恶人之类,其实也有一个从好变坏的过程,环境的成分在性格的形成过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连城决中的华铁干,本是名门正派的代表人物,但在特殊的环境下,“数十年来压制在心底的种种卑鄙龌龊念头,突然间都冒了出来,几个时辰之间,竟如变了一个人一般。”我不知道这种对人性的变化的描述是否有普遍意义,但我相信绝大部分人,在一个互爱的环境下,至少是可以把人性恶的成分压抑在心中的。
这样说,是为了解释我们在现实中的一些困惑,比如,作为一个管理者,你本来希望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下属在愉快的心情下工作,但过一段时候却发现,结果并不如你所愿,大部分把你的好心却当成了软弱可欺,结果带来了纪律涣散,业绩下降。你随后采取的方法可能就是要大力整肃,但又发生了另外一个不愿意看到的场面:怨声载道,甚至公开对抗。
事实上作为一个公司的每一个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利益和判断问题的标准,这些方面的差异,会给各方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冲突,并产生内耗,甚至形成颠覆组织的力量。第五项修炼使用了心智模式的概念,我理解的心智模式是代表了一种基本的世界观或判断问题的标准。由于基本心智模式的不同,即使面对同样的事实,也会有不同的判断。无论是什么样的论据,具有什么看法的总能从论据中得出支持自己的结论。所以第五项修炼把这种情况归结为心智模式的差别。当然它可能还包含自信心、态度等方面。
实际上组织内部的冲突很大方面也是来自对问题的看法不同而带来的冲突。并由此形成办公室政治环境,这样就会使得个人的能力和智慧不能转化为团体的战斗力,而在内耗中被消耗殆尽。
我还记得对话节目中关于人才的问题,微软的李博士和北大的陈校长在人才观上的差别。微软的李博士把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放到第一位。现在来看是非常有道理的。这实际上是说,一个人无论能力有多大,首先要保证他的力是能溶入团体的合力之中的,否则他的能力越大,反而会给组织带来更大的破坏。客观上,一个公司的文化和气氛不一定会得到所有人的认同,NO PROBLEM,任何公司也不是要吸引所有人的,如果你认为你的价值观是对的,你总能找到认同的人。就象爱情,“在万丈红尘中,找个人爱我”,你要的是什么,芸芸总生,一定有那样一个人在等你。
所以对构建组织来说,如何招聘人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人力资源经理受重视的一个原因吧。但即使这样,个体的人对于组织的要求来说还是千差万别的。如何把千差万别的个体凝聚成一个为了共同愿景而努力工作并有战斗力的集体,那就是要修炼。
但在第五项修炼所提倡的组织结构中,并不是把主管的意志强加到下属头上,或者是一种洗脑行为,而是通过共同的学习和开放的交流,使组织的愿景得到统一,并让每一个成员心甘情愿的为了共同的理想而愉快的工作。
所以五项修炼包括了:
第一:自我超越:“自我超越”的修炼是学习不断厘清并加深个人的真正愿望,集中精力,培养耐心,并客观地观察现实。很多人往往会被环境改变,而失去了进取的动力。自我超越就是要把员工内心中这种成功的愿望激发出来。
第二:改善心智模式:如上所说,不同的心智模式,对问题的判断会大相径庭,所以改善心智模式对改变员工做事的方法是非常必要。
第三:建立共同愿景:把员工个人的努力和成功实现的要求和组织整体的目标统一起来。
第四:团体学习:通过深度汇谈等学习方式,让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智慧的合力。
第五:系统思考:让组织通过更科学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这五项连贯起来就是:激发员工成功的愿望,改变员工成功的基础,让员工通过为组织奋斗而获得自己的成功,把员工个人的智慧变成集体智慧的合力,形成组织层面的智慧并影响到每一个员工。
五、出手无招
一部孙子兵法,被中国历代军事家捧为圣典,其实孙子十三遍中,真正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主要是前面几篇对战争形而上的论述,重要的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及从中得到的启发意义。如果试图从中找到对具体战争甚至战役的指导,我看不出有太大的意义。
对国外的管理经典我想也是如此,包括第五项修炼,包括韦尔其的说法,如果当成圣经亦步亦趋,肯定不会有好结果,不会有九阳真经这样的东西,让你照本修炼,就自然达到高手的境界。
不过即使如此,现在也有一些围绕学习型组织的培训辅导,开发了一些修炼的具体方法和手段,使得组织导入学习型组织变的更具操作性吧。
第五项修炼的很多思想来自于东方智慧,体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一种融合的趋势。今天,中国做为一个有五千年文化渊源的古老国度和处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正是处在东西方文化、新旧文化的碰撞交汇之中,我们应该有更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在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外来文化的承接中创造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和道德规范。日本制造风行世界的同时,更有松下、丰田的管理思想在世界各地引起的狂飙。这不是我们现在正在推进的“世界加工中心”所能比拟的。更不是我们在流畅的英语加哈佛理论中能够实现的。
所以虽然我在这里推荐这本书,也只是感觉这本书的观点启迪了我的思想,激发了我更多的认识,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我们完全没有没有必要去在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心智模式等具体的概念的歧义上去耗费过多的精力。因为如果你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即使你认识到了这种模式的好处和重要性,也只是万里长征刚开始了第一步,如何实现,如何维持,如何发展,这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创造性的智慧和毅力。如果没有在根本理解基础上的清晰认识,就可能会为暂时的挫折而沮丧,为一时的胜利而满足。
我有时候更多的感觉第五项修炼是体现了一种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组织和组织中的每个人,不再把商场中恶劣的竞争看作一种生存的无奈,而是因为在内部的和谐和对世界的创造和贡献中,使人生变的丰盈而多采,从而具有了一种终极关怀的意义。
所以,如果想从这本书中找到一种致对手于死地的绝招,你恐怕就会失望。但是,如果你理解并接受这本书的观点,从你身边的环境开始,去尝试于另外的一种心态和行动来看待同事、上下级之间的交往与过节,我想你一定会逐渐感觉到生活和工作,变成了一种愉快的体验。
注:本文由作者向本站提供,授权发布。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或引用。
上一篇:
彼得·圣吉:学习等于修炼
《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导读
下一篇: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