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好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欢迎您!
致 力 于 推 动 学 习 型 组 织 的 研 究 与 实 践
整合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
作者:
来源:
学习型组织研修中心
2017/12/17 19:07
知识管理这个名词,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企业界朗朗上口的流行用语。有些观察家宣称知识管理是“未来的趋势”;也有人认为这不过是一时的流行罢了。不管是那一种假设,似乎都认为知识管理是取代其它组织变革方法的必然手段,但却很少谈到如何与现存的企业创新架构(例如组织学习)协同运作。我们可以在两者之间发现整体搭配之处吗?如果可行,我们如何确知知识管理对我们的组织有益?
组织学习
去探索知识的本质是一个好的开始。如同第五项修练一书的作者彼得·圣吉所说的,知识是非常不同于信息的,许多人会将两者混为一谈。我们可将知识看作产生有效行动所需的能力,而信息则是可以帮助我们产生有效行动的资料,一般我们常会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差异,结果使得“知识管理”只是代表不同人的许多不同的观点而已。确实,圣吉指出知识管理的“第一波”,主要包括撷取、储存及获得信息。他承认对此有些负面的看法,当时“许多企业花了大把钞票在信息科技软件上。”
找到更好的方法去撷取、储存及获得信息,从本质上来讲并没有错,圣吉说。不管怎样,这些任务是基于一个假设--知识是一个“东西”, “他们很少将知识当作流程来处理”。圣吉相信,由于许多人开始察觉出两者的差异,这最早的一波所谓的知识管理就寿终正寝了。数个月之后,他甚至观察到,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两个关键的问题
圣吉建议,为了产生更有效益的知识管理第二波,我们必须去面对两个主要的问题:1.在团体中的成员如何产生新的知识?2.这些知识如何散播到那些未直接参与知识产生的其它人身上?这些才是核心的议题,圣吉说,未来管理者会与此搏斗20年。
透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我们发觉知识之所以产生,是当某个人学到如何把事情做的更好,然后当这个人能与其它人分享所学,知识就开始扩散,所以第二个人再进一步改进所学。知识最主要的本质是,它藉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产生并传播-- 专家如Etienne Wenger称之为“实践的社群”。
我们可将知识管理视为一种赋予并加强『新的学习』产生及扩散的方法;换句话说,工作团队如何将他们的能力转换,去产出他们真正关心的结果。这是在组织学习的领域从一开始就抓住的概念--也是一种方法,使第二波的知识管理可以协助企业去加强个人及团队的学习。
知识的产生与扩散
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有许多的交葛,如同圣吉诠释的,组织学习为知识管理设立了新知识产生的核心流程,我们一直认为在任何企业,产生知识的基本单位是‘工作团队’。换句话说,知识不会因为人们坐下来看着窗外而产生,创意也许会(在某些时候),但是知识--我们定义为产生有效行动的能力,则由工作团队产生。团队必须集体地做些事情去制造想要的产出。在现在e-mail及传真机普及的年代,团队不一定需要坐在附近一起工作,团队是一群人彼此产出特定的结果,并且广泛地散播。
组织学习还强调学习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人际关系的品质、深度汇谈、对相互依存的共同了解、共同愿景、等等诸如此类。所有的这些能力,紧扣住如何使内部网络的有效性提升--也就是内部网络扩散知识的程度。如同知识的产生,知识的扩散也是一种学习的流程,“知识极少透过正式的报告及数据库扩散”,圣吉斩钉截铁的说,“同样的,那又是信息而非知识”。
所以,知识管理只不过是把组织学习加上一些新东西而已吗?以圣吉的观点,知识管理主要让我们以“更大的范围”思考: 超越工作团队之上,知识如何扩散?组织学习过去的焦点,相对上来说是着重在小团体,但却是触发根本改变非常有力的起始点。不可否认的,在许多时候,重大的学习无法由小团队散播到更大的组织。知识管理促使我们去重视新学习扩散的实际流程。
实践社群
今天企业是如何在应用知识管理呢?圣吉说,许多的组织仍然以IT的角度导入知识管理,不论如何组织学习会将重点放在协助实践的社群--那些能散播新的了解、实践、技巧及能力的非正式网络。以壳牌石油为例,他们对领导有着全然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领导网络”(network leadership),现在公司已将之正式导入组织。AT&T已经将他们的销售部门组织成所谓的“知识社群”,他们也在语音技术的专家当中及信息传输的资深人员里,建立了知识社群。
虽然这些公司并没有将这样的创新称为知识管理,圣吉以相同的论调说明: 正视与加强工作上非正式网络的重要性,人际网络的品质,人们在一个健康的社群里进行相关工作时,自然而且主动的分享。最大的挑战是: 如何克服知识扩散的主要障碍,例如文化上的差异,相互的竞争,不分享学习或是不寻求协助,等等?
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清楚的定义知识管理并不是最重要的。不管我们是否了解这个概念,不论是一时的流行或是下一波,都会促使我们去思考真正的问题: 在我们的组织里如何支持大范围的变革?毕竟,将改变散播到组织的边陲地带,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波!
上一篇:
集体反思,逃离僵化“心智模式”
迈向学习型组织的“十大步骤”
下一篇:
推荐内容
资讯排行